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路志正調理脾胃法特點

路志正調理脾胃法特點

2011-10-28 13:06 閱讀:10526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劉* 責任編輯:劉坤
[導讀] 路老調理脾胃在《內經(jīng)》“人以胃氣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無論外感內傷,臨證均注重后天脾胃的調養(yǎng),遵張仲景“保胃氣,顧津液”之旨,善于運用桂枝湯、小柴胡湯、建中湯、五瀉心湯加減,調理脾胃;取東垣、葉桂諸家之長,益氣健脾,升陽除濕,甘寒養(yǎng)胃,實開后

    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其調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

    調理脾胃注重升降調暢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諸病生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 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路老調理脾胃注重升降調暢,升脾除濕,善用蒼術、白術、葛根、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荷葉梗等類以升脾之陽氣。和降胃氣喜用杏仁、杷葉、竹茹、蘇子梗、厚樸花之屬,并少加大黃以冀通降胃氣。

    燥潤相合以助脾胃之特性

    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可運化水濕,脾氣健運則“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路老調理脾胃,時時顧及脾胃燥潤之特性。健脾化濕用太子參、白術、山藥、扁豆、云苓、砂仁、白豆蔻、藿香梗、蘆根、茵陳等。忌用辛香燥烈之品,以防耗傷胃陰。益養(yǎng)胃陰多用西洋參、石斛、沙參、玉竹、麥冬、白芍、烏梅等甘平、甘寒之品和酸甘化陰之法,慎用陰柔之品而滯礙脾胃。

    化濕當利肺氣,健脾亦重三焦調暢

    肺居上焦,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脾居中州,主運化水谷精微;腎屬下焦,主化氣行水。“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三焦調暢,肺、脾、腎功能正常,則氣化水行,濕邪無從化生。溫病大家吳鞠通制三仁湯,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宣上、暢中、滲下而治濕溫初起。路老健脾化濕,倡化濕當利肺氣,多用杏仁、薏仁、杷葉以宣暢肺氣;滑石、甘草淡滲利濕。

    總之,路老調理脾胃在《內經(jīng)》“人以胃氣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無論外感內傷,臨證均注重后天脾胃的調養(yǎng),遵張仲景“保胃氣,顧津液”之旨,善于運用桂枝湯、小柴胡湯、建中湯、五瀉心湯加減,調理脾胃;取東垣、葉桂諸家之長,益氣健脾,升陽除濕,甘寒養(yǎng)胃,實開后世調理脾胃之先河。臨床運用多有佳效。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