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咳嗽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咳嗽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2012-03-16 11:54 閱讀:18368 來源:中醫(yī)網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傷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wèi)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可伴見它臟見證。 2.辨證候虛實外感咳嗽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均屬實,而內傷咳嗽中的痰濕、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虛,陰津虧耗咳嗽則

    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傷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wèi)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可伴見它臟見證。

    2.辨證候虛實外感咳嗽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均屬實,而內傷咳嗽中的痰濕、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虛,陰津虧耗咳嗽則屬虛,或虛中夾實。另外,咳聲響亮者多實,咳聲低怯者多虛;脈有力者屬實,脈無力者屬虛。

    治療原則

    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為邪氣壅肺,多為實證,故以祛邪利肺為治療原則,根據(jù)邪氣風寒、風熱、風燥的不同,應分別采用疏風、散寒、清熱、潤燥治療。內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故以祛邪扶正,標本兼顧為治療原則,根據(jù)病邪為“痰”與“火”,祛邪分別采用砝痰、清火為治,正虛則養(yǎng)陰或益氣為宜,又應分清虛實主次處理。

    咳嗽的治療,·除直接治肺外,還應從整體出發(fā)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斂澀留邪,當因勢利導,俟肺氣宣暢則咳嗽自止;內傷咳嗽應防宣散傷正,注意調理臟腑,顧護正氣。咳嗽是人體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表現(xiàn),治療決不能單純見咳止咳,必須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別處理。

    分證論治

    【外感咳嗽

    ·風寒襲肺

    癥狀:咳聲重濁,氣急,喉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pt;癢甚者,加牛蒡子、蟬蛻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茯苓、厚樸燥濕化痰;若表證較甚,加防風、蘇葉疏風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惡風身熱,頭痛肢楚,鼻流黃涕,口渴等表熱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方中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清熱;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氣,止咳化痰;連翹、蘆根清熱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殼、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表熱甚者,加銀花、荊芥、防風疏風清熱;咽喉疼痛,聲音嘎啞,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藍根清熱利咽;痰黃稠,肺熱甚者,加黃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熱;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熱傷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參、麥冬清熱生津;夏令暑濕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