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與心痹都是心臟本身的一些病變。一屬心臟外膜、心血管性病變;一屬心臟內心瓣膜性疾病。前者病癥屬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癥,后者屬肺心病、風心病或其他辨膜性疾病。
胸 痹
先賢對胸痹的認識,《黃帝內經》中有“真心痛”、《金匱要略》中有“胸痹短氣”的記載。后世醫(yī)學家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的認識,如朱肱認為胸痹是“包絡痛”,沈金鰲說:“心痛屬包絡病,實不在心也。”
胸痹的病因,不外內因七情,外因寒邪,二者導致的病理變化多端。如寒邪屬陰主收引,使氣血凝滯而抑遏心陽。而七情所傷,氣機逆亂,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滯則血瘀,血瘀則心血瘀阻,瘀阻又能導致心氣不足,造成惡性循環(huán)。
胸痹的癥狀可分為兩類,一是因胸陽不運而致,一是因胸陽不通而致,二者同出一源,不過以病癥的輕重而分也。胸陽不運(心絞痛)胸痛悶氣,以心前區(qū)為主,其痛暫短,疼時或向左側肩胛部放射。胸陽不通(心肌梗死)其癥胸疼,胸悶,喘息短氣,疼痛難忍,并向左側背部和左側上肢外側放射。面色蒼白,汗出淋漓,脈微欲絕。
胸痹的治療必須因人制宜,辨證求因,審因論治,如胸陽不運的胸疼,可用瓜蔞薤白枳實湯,加田三七、降香、靈脂,救心丸等以活血化瘀通陽。如屬胸陽不通,胸疼短氣,面色蒼白,汗出淋漓,脈微細??蛇x用參附湯加龍骨、牡蠣、丹參、桂枝。加服七厘散、救心丸等以回陽救脫。
心 痹
先賢對心痹的認識,《素問》中有“心痹者脈不通,煩者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的記載,又說:“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后世醫(yī)家各有論述,巢元方在談胸痹之候中也包含了心痹的癥狀,如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滿自汗出等。
心痹往往內因七情傷脾損心血,使正氣不足,形體日漸虛衰,復感于外邪侵襲,侵犯于心而成心痹。臨床多表現為咳喘心悸不得臥,動則心悸更甚,口唇發(fā)紫,顏面和兩下肢浮腫。心陽欲脫者則表現為呼吸喘促,心煩不安,汗出肢冷,脈微欲絕等。
心痹的治療以養(yǎng)心扶正祛邪、活血通脈的原則,根據病情可選用人參養(yǎng)榮湯、歸脾湯,生脈散、真武湯、丹參飲等。結合患者的體質和病理變化,可適當加一些活血化瘀之品,以達補而不滯,攻不傷正。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