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II-III期混合痔手術治療方法的案例觀察
2019-03-02 18:00
閱讀:11939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劉經州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改良內痔套扎術聯(lián)合外痔切除術治療II-III期混合痔能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和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其操作簡單、術后患者痛苦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相對簡單的II-III期混合痔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改良內痔套扎術(RPH)治療II-III期內痔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II-III期內痔患者13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8例采用改良RPH術,對照組70例采用內痔切除術,對比觀察兩組的總有效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術后便血持續(xù)時間;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6%)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fā)癥(疼痛、出血)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良內痔套扎術治療II-III期內痔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有效,術后并發(fā)癥少,患者痛苦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內痔;改良RPH術;內痔切除術;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internal hemorrhoid ligation (RPH)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in stage II-III. Methods: Forty-three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I hemorrhoi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RPH, 7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hemorrhoid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pain du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stool duration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95.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in and bleedin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hemorrhoid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I-III hemorrhoi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exact, safe and effective,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tients with small pain,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mixed hemorrhoids; modified RPH; external liga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內痔患者,采用改良自動痔瘡套扎術(RPH)治療內痔患者68例,同期對比觀察行內痔切除術患者70例,進行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并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138例內痔患者。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討論制定的《痔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性疾病者,患有糖尿病、傳染疾病病者,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者,不能配合手術者。所有患者一律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組68例,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36例,平均年齡(35±2.32)歲,平均病程(6±1.12)年;對照組70例,其中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36例,平均年齡(37±2.65)歲,平均病程(5±1.34)年。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行清潔灌腸,術前6h禁食水,預防應用抗生素。對照組采用內痔套扎術,手術過程:以彎止血鉗鉗夾內痔基底部,再以7號絲線貫穿鉗底痔組織并做“8”字縫扎,剪除止血鉗上部的痔組織。治療組采用改良內痔套扎術,手術過程:插入喇叭筒肛門鏡,對齒線上截石位3、7、11點內痔位于同一平面的上一平面的截石位3、9點直腸黏膜組織進行自動套扎,當吸引器壓力達到-0.08KPa時釋放乳膠圈,觀察套入的組織為大小約為1.5×1.5cm充血黏膜組織,再以消痔靈注射液和無菌注射用水按1:1混勻后的混合液注射于膠圈內黏膜組織,同法將截石位3、7、11點的母痔區(qū)行自動套扎術,注意使其“錯落有致”,即保證三個手術部位不在同一平面上,避免術后形成肛門狹窄,套扎后亦用消痔靈稀釋液注射被套扎的痔組織內,其次再在膠圈外側黏膜組織內注射稀釋液1-2mL。兩組術后12h禁止排便,連用3d抗生素,普食并保證大便通暢。
1.3 觀察指標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傷口愈合情況良好;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傷口愈合情況一般;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傷口遷延難愈。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s。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11 治療組68例,痊愈58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6%;治療組70例,痊愈52例,好轉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81.4%;觀察組合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12 治療組患者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肛門疼痛持續(xù)時間及便血持續(xù)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fā)癥消退時間比較(`x±s)
3、討論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科疾病,其發(fā)病率高,且在逐年增加,痔瘡不僅會令人尷尬,還會令人苦惱與煩躁。緊張忙碌的現(xiàn)代工作和生活,很容易造成心理壓力,從而使人生活不規(guī)律,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也會影響到正常的消化系統(tǒng),當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時就容易引起腹瀉和便秘,而腹瀉和便秘是誘發(fā)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痔瘡大多是因為直腸末端黏膜下靜脈和肛管皮膚靜脈叢擴張或屈曲而成,它是一種慢性疾病,有內痔、外痔、混合痔之分,混合痔作為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上較為復雜,成因主要是痔內、外靜脈叢曲張、擴大,相互溝通吻合,括約肌間溝消失成為一體而形成。治療混合痔的方法雖然很多,但很多都存在術中術后痛苦大,住院時間長,術后傷口出血、水腫、尿潴留等常見并發(fā)癥[1]。
隨著我們對肛門直腸病理生理及解剖認識的不斷加深,治愈疾病不再是手術的唯一目的,患者對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最大程度保護肛門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改良內痔套扎合外痔切除術做為治療II-III期混合痔的新型術式,目前已經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旌现痰慕浀湫g式即外剝內扎術是通過血管鉗縱向夾持內痔黏膜組織,該術式缺點是無法向上懸吊脫垂性內痔,近些年流行的PPH術雖然相對臨床療效顯著提高,但仍有問題亟待解決,如術中出血及術后出血發(fā)生率相對較高,手術費用相對昂貴,遠期療效不確定等一系列缺點。改良內痔套扎術將脫垂性內痔向上懸吊,同時將內痔的母痔區(qū)套扎并應用消痔靈稀釋液注射,使得內痔短期內壞死并脫落,從而消滅內痔,本實驗中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的8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如術后疼痛消失時間、術后便血消退時間、肛門墜脹消退時間顯著降低,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改良內痔套扎術聯(lián)合外痔切除術治療II-III期混合痔能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和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其操作簡單、術后患者痛苦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相對簡單的II-III期混合痔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于相浩.內痔套扎外痔剝切縫合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11(3):106-107.
[2]施捷,金杰,李建中等.內痔套扎加縛扎固定外痔剝切縫合術治療混合痔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3):188-190.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