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成肇仁和法驗案兩則

成肇仁和法驗案兩則

2012-03-02 11:27 閱讀:1685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全國著名傷寒學者成肇仁教授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40余年,對《傷寒論》中八法的研究造詣頗深,尤擅和法運用。筆者在跟隨成老抄方學習之余,亦注意收集和體會其和法的匠心獨運,活法圓機,茲擇錄兩則于下: 膽結石: 熊某,女,49歲。2010年4月15日初診,

    全國著名傷寒學者成肇仁教授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40余年,對《傷寒論》中八法的研究造詣頗深,尤擅和法運用。筆者在跟隨成老抄方學習之余,亦注意收集和體會其和法的匠心獨運,活法圓機,茲擇錄兩則于下:

    膽結石:熊某,女,49歲。2010年4月15日初診,訴胃脘陣發(fā)行疼痛已半月,多于午后發(fā)作,牽引右肩背不適,伴惡心干嘔,大便偏干,舌質偏紅少苔,脈弦細。B超示多發(fā)性膽囊結石。處方: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夏10克,枳實10克,白芍15克,北沙參30克,麥冬10克,當歸12克,枸杞子15克,炒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郁金12克,金錢草30克,雞內金10克,大黃6克,楂曲各15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二診時疼痛減輕,大便正常,舌脈同上。守上方加廣木香10克。后以此方隨癥加減,病獲痊愈。

    《傷寒論》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本病屬中醫(yī)“膽脹”、“脅痛”范疇,多因感受外邪,或內傷七情,或過食肥甘,或蛔蟲上擾,阻滯氣機,引起肝失疏泄,膽汁淤積,日久熬煉成石,木郁克土,故多伴胃痛,嘔吐,納呆等胃腸見癥,正合條文所述。舌紅少苔,脈細提示兼有陰虛。故治以疏泄肝膽的小柴胡湯和調和肝胃的四逆散合滋陰疏肝的一貫煎加減,方中元胡為血中之氣藥,既可活血又可行氣,郁金、金錢草、雞內金為排石要藥,大黃通腑泄熱,調理氣機,芍藥合甘草緩急止痛,助石外排,楂曲健脾益胃,全方配伍謹守病機,絲絲入扣,以肝為中心,以和為大法,故獲良效。

    痞證:程某,男,60歲,2011年8月3日初診。訴脘痞多年,現兼見臍左隱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日行2~3次,伴噯氣,矢氣則舒。舌紅苔黃膩,脈沉弦滑。處方:法夏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干姜6克,紅參(另煎)10克,枳殼10克,防風10克,炒白術12克,白芍10克,陳皮10克,廣木香6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7劑,水煎服。二診時,腹痛泄好轉,仍脘痞脹不適,舌脈同上。守上方去紅參,加太子參15克,厚樸10克,佛手10克。繼服7劑而愈。

    《傷寒論》149條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篇“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等所述,正與此證相符,另本證還兼有土虛木乘、脾虛肝實之證,故痛則欲瀉,瀉后痛減。處方以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的半夏瀉心湯合補脾瀉肝,緩痛止瀉的痛瀉要方加減,另兼以枳殼、廣木香、砂仁行氣化濕,葛根升陽止瀉,焦三仙健脾和胃。全方配伍融經方時方于一體,仍以和法為大法,寒熱并用以和其陰陽,辛苦合用以復其升降,補瀉兼施以調其虛實,故療效顯著。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