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急性胰腺炎與膽石癥之間的臨床關系
2019-04-01 16:46
閱讀:8979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馬龍駒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對于有膽石癥、高三酰甘油血癥和長期酗酒的人群,如果出現(xiàn)急性上腹部疼痛的癥狀,需要進行腹部彩超檢查以及血尿淀粉酶的檢查排除是否有胰腺炎的可能。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種病因包括膽石癥、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乙醇引起的胰酶激活,繼以胰腺局部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變的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較輕,病程為自限性。小部分病情較重,嚴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其中重癥胰腺炎的死亡率約20%左右[2]。
對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診斷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明確病因后才能診斷性的進行治療,可以快速緩解病情,改善預后和減少胰腺炎并發(fā)癥以及復發(fā)。
病因:
1、膽源性,膽源性胰腺炎是胰腺炎中最常見的類型,其中以膽石癥最為常見,所以對于懷疑為胰腺炎的患者必須進行膽囊的彩超的檢查,排除是否有膽結石的可能。
2、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是胰腺炎發(fā)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對于疑似胰腺炎的患者需要在發(fā)病24h內檢測患者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因為在患者禁食狀態(tài)下,富含三酰甘油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被迅速代謝,24h后檢測的三酰甘油可顯著低于發(fā)病時的水平,以免導致誤診或者漏診。
3、乙醇、對于患者是否既往有酗酒史需要明確,以免遺漏乙醇導致的胰腺炎的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癥狀是腹痛,一般位置位于上腹部,常向背部放射,多為急性發(fā)作.呈持續(xù)性,有時伴有惡心、嘔吐。部分患者由于急性炎癥、壞死胰腺組織繼發(fā)感染或繼發(fā)真菌感染從而導致發(fā)熱的現(xiàn)象。發(fā)熱和黃疽者多見于膽源性胰腺炎。有時候還會伴有心動過速和低血壓或休克,肺不張、胸腔積液和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受累的癥狀。
對于胰腺炎的診斷,首先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癥狀,然后進行相關的酶學的檢查,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只能作為病情變化的參考,但是血淀粉酶的高低和病情的輕重無明顯的直接的關聯(lián)。如果血清淀粉酶持續(xù)增高要注意:是否有病情反復、并發(fā)假性囊腫或膿腫、腫瘤、腎功能不全可能等。對于血淀粉酶下降或者正常不能作為病情痊愈的標準,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的癥狀。影像學的檢查在疾病的早期可以觀察胰腺組織的形態(tài)學的變化,同時可以排除是否有膽道系統(tǒng)疾病的可能。
治療:
對于早期或者病情較輕的患者主要進行禁食,如果有明顯腹脹或者腸**患者需要給予胃腸減壓,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對于腹部疼痛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鎮(zhèn)痛藥物治療,但是必須嚴格檢測生命體征的變化,一般不考慮使用阿托品、654-2類藥物緩解疼痛治療,因為該類藥物可能會加重腸麻痹現(xiàn)象。生長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可以抑制胰腺的外分泌,一般需要早期足量的使用。對于膽源性胰腺炎一般需要考慮進行抗感染治療,細菌一般為革蘭氏陰性菌或者厭氧菌,一般推薦使用甲硝唑聯(lián)合喹諾酮類抗生素一起抗感染治療。對于禁食期間的患者還是需要考慮進行腸外營養(yǎng)的支持治療。對于繼發(fā)嚴重壞死的胰腺炎需要考慮進行外科的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對于有膽石癥、高三酰甘油血癥和長期酗酒的人群,如果出現(xiàn)急性上腹部疼痛的癥狀,需要進行腹部彩超檢查以及血尿淀粉酶的檢查排除是否有胰腺炎的可能,對于早期影像學檢查以及血液檢查還未見明顯異常的高度懷疑胰腺炎的患者需要暫時給予禁食、補水及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抑制胰腺分泌等對癥治療,并定期復查血尿淀粉酶以及胰腺組織學的變化,以免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現(xiàn)象。對于膽石癥導致的胰腺炎的患者在本次病情好轉后可以轉入普外科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或者ERCP治療,降低后期胰腺炎復發(fā)的幾率。總之,急性胰腺炎是一種急腹癥,早期診斷,早期規(guī)范化治療,對于病情的快速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其他器官受累的幾率均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I]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華胰腺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4):217·222.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3.04.001.
[2]KoutroumpakisE,SlivkaA,F(xiàn)urlanA,eta1.Managementandoutcomesofacutepancreatitispatientsoverthelastdecade:nUStertiary·centerexperience[J].Pancreatology,2017,17(1):32-40.DOI:10.1016/j.pan.2016.10.011.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