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鈣化程度或可預測無癥狀患者15年死亡率
2015-07-18 08:50
閱讀:5048
來源:國醫(yī)學論壇報全科醫(yī)學周刊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肖(Shaw)等報道的這項研究表明,應用CAC評分有助于預測無癥狀患者的遠期死亡率,并認為CAC可以作為評估心血管風險的可靠指標。
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CAC)程度可預測無癥狀患者15年死亡率,該項長期評估研究檢測了CAC用于評估患者預后的價值。論文7月7日在線發(fā)表于《內(nèi)科學年鑒》(AnnInternMed)雜志。
此項觀察隊列研究共納入9715例無癥狀患者,收集其CAC評分和二元危險因素數(shù)據(jù)。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時間(中位隨訪時間為14.6年)。采用單變量和多變量Cox比例風險模型來比較生存分布。
校正過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素后,CAC評分對于全因死亡率有很高的預測性(P<0.001)。對應的CAC評分從0到≥1000,總體15年死亡率為3%——28%(P<0.001)。CAC評分為1——10的,其全因死亡的相對風險為1.68(P<0.001);CAC評分≥1000的,其相對風險為6.26(P<0.001)。死亡率四分位亞組可見,隨CAC評分增加,生存狀態(tài)成比例惡化(圖)。
專家點評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郭藝芳教授:心血管風險評估是制定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策略的基礎。對于心血管風險明顯增高者,常需要更為積極的干預措施(例如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以及降壓、降膽固醇、降糖、戒煙、抗血小板等);而對心血管危險水平較低者往往只需要生活方式干預。因此,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一直在探討一種簡便、易行、效價比高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方法。
肖(Shaw)等報道的這項研究表明,應用CAC評分有助于預測無癥狀患者的遠期死亡率,并認為CAC可以作為評估心血管風險的可靠指標。這一研究結(jié)果并非新發(fā)現(xiàn)。近20余年來,已先后發(fā)表了多項研究,認為CAC嚴重程度可能與患者未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關。由于這些研究多為回顧性隊列研究,在研究方法、樣本規(guī)模、數(shù)據(jù)獲取、隨訪期限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使其證據(jù)力度受到很大影響。正因如此,迄今國內(nèi)外相關的指南性文件均未推薦CAC評分作為常規(guī)的風險評估指標。更為重要的是,效價比也是衡量一種評估技術是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重要因素。為獲取CAC評分,需要對患者進行電子束CT或多層螺旋CT等價格昂貴的檢查,這將顯著增加受試者的醫(yī)療經(jīng)濟負擔。從這個角度看,將其作為常規(guī)的評估手段顯然是不合理的。目前,基于年齡、性別、血壓、血脂、血糖、吸煙、體重等經(jīng)濟可行的風險評估策略,仍應作為心血管風險評估的主要參照指標。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