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內分泌科醫(yī)學進展 > 專家共議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與一致性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wěn)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診斷、治療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國際上已積極推動HbA1c檢測標準化以進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診療管理,而在中國,因HbA1c檢測結果標準化和一致性程度不夠等原因,導致臨床推廣存在諸多局限性。
日前,在上海召開的羅氏診斷亞太區(qū)HbA1c交流會上,多位國內外糖尿病、檢驗及內分泌領域專家就HbA1c的國際應用現(xiàn)狀及臨床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北京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研究所、衛(wèi)計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陳文祥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同院內分泌科主任高鑫教授也共同探討了HbA1c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價值、中國HbA1c檢測標準化進展及臨床推廣面臨的挑戰(zhàn)。
HbA1c已成為糖尿病篩查和診斷的重要指標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的糖尿病診斷指標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空腹血糖(FPG),但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OGTT與FPG診斷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顯差異。歐洲心臟調查[ Bartnik M, et al. Eur Heart J 2004;25:1880–90]和中國心臟調查[ Da-Yi Hu,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27:2573-2579]證實,僅以FPG為指標會漏診大量高血糖人群。
與OGTT、FPG直接檢測血糖水平不同,HbA1c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其結合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能夠保持120天左右, HbA1c因通??梢苑磻颊呓?-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成為判定血糖長期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
潘柏申教授指出:“HbA1c檢測生物變異性較小、分析前的不穩(wěn)定性較小、能更好地反應長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發(fā)癥風險,且無需空腹或特定時間取血,相對不受急性血糖波動影響,是糖尿病臨床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
2009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專家共識提出HbA1c可用于糖尿病診斷與治療效果監(jiān)測。2010 年,ADA指南將HbA1c≥6.5%正式納入糖尿病首要診斷指標,2011年WHO也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qū)采用這一切點診斷糖尿病。目前,部分國家已將HbA1c作為篩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然而,不同的HbA1c檢測方法所得的結果可能不完全一致。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國家血紅蛋白標準化計劃(NGSP)便致力于實現(xiàn)美國HbA1c檢測標準化,提高各臨床試驗室檢測結果與美國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發(fā)癥試驗(DCCT)報告結果的可比性,運用DCCT試驗建立平均血糖與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病風險的關系,使檢測結果趨向一致。隨著國際臨床化學協(xié)會(IFCC)參考系統(tǒng)和參考物質的確立,全球HbA1c檢測標準化得以進一步推進實施。
我國亟待推進HbA1c檢測結果標準化和一致性
在我國,糖尿病未診斷比例高于發(fā)達國家,糖尿病前期患者數(shù)量龐大,其中餐后高血糖人群占比重,且90% 以上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更加常見。糖尿病前期危害嚴重,可導致大血管病變、進展為2型糖尿病、發(fā)生腫瘤、以及智力減退等風險的增加。
根據(jù)2009年至2012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與血糖控制狀況調查,中國糖尿病患者HbA1c血糖達標率僅為美國的57%。2013年一項橫斷面、多中心、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狀況存在巨大挑戰(zhàn),HbA1c、血壓、血脂均達標的患者比例僅為5.6%。
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止指南(2013年版)》,糖尿病防止重點立足于三級預防:早篩查、早干預;早治療、早改善;控制并發(fā)癥?!吨改稀芬蟊M早開展糖尿病篩查,更新糖尿病綜合控制目標,強調對糖尿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防止,重視對特殊人群及相關疾病的管理。高鑫教授指出:“由于我國將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指標的資料相對不足,檢測方法標準化程度不夠等原因,《指南》暫不推薦將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指標,但對于采用標準化檢測方法,并有嚴格質量控制、正常參考值在 4.0%~6.0% 的醫(yī)院,HbA1c≥6.5% 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參考。”
中國HbA1c標準化進展及挑戰(zhàn)
隨著中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的持續(xù)升高,糖尿病的防止任務非常緊迫。作為重要的血糖控制監(jiān)測指標,推進HbA1c檢測標準化、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可比性是糖尿病防止工作的基本需要。陳文祥研究員表示:“HbA1c檢測結果準確可比是糖尿病診療工作的基本需要。我國相關工作起步稍晚,分析質量和標準化設施機制曾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檢測質量明顯提高,在開展HbA1c室間質評計劃(EQA/PT)、推動NGSP水平I或II實驗室認證及一致化、建立與實施參考系統(tǒng)、開展教育活動以及制定行業(yè)標準方面作了諸多努力。”
衛(wèi)計委臨床檢驗中心(NCCL)HbA1c室間質評始于2000年。目前,已有近2/3省級臨床檢驗中心開展HbA1c室間質評,至2015年,參加實驗室數(shù)量已達1,298間,平均室間CV逐漸縮小至4.6%,總誤差評價標準靶值約為±8%。同時,多家實驗室參加NGSP水平I或水平II實驗室認證,服務于室間質評。
此外,上海市檢驗中心、衛(wèi)計委臨床檢驗中心及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分別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成為了IFCC參考實驗室網絡成員。在教育活動方面,除召開室間質評總結會議、開展中國HbA1c教育計劃外,今年剛發(fā)布的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HbA1c實驗室檢測”也將與現(xiàn)行醫(yī)藥行業(yè)標準YY/T1246-2014 HbA1c分析儀一起,為臨床工作的開展提供規(guī)范指導。
為進一步建立、完善質量評價與改進機制、規(guī)范HbA1c檢驗、推動中國HbA1c檢測標準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聯(lián)合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糖尿病研究所共同開展了上海HbA1c一致性計劃(SHGHP),通過參考實驗室給標本定值,所有實驗室使用新鮮血清進行校準,截至目前,先后有100多家上海及全國實驗室參與SHGHP,未來計劃推廣至130家,并將偏差縮小至小于6%。
潘柏申教授表示:“SHGHP項目實施以來,參加實驗室檢測結果與參考實驗室定值結果間比對標準已大大提高,偏差已小于6%。2015年,參加實驗室通過率已達94.3%,檢測結果平均CV降至3.04%。該項目每年為止少200萬例HbA1c檢測標本提供質量保證,并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動HbA1c檢測結果一致性工作積累經驗。”
羅氏診斷是率先經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糖尿病診斷的HbA1c產品制造商,亦是當前率先成為IFCC標準化委員會的廠商代表。Tina-quant® HbA1c Gen.3產品特異性識別β鏈N末端糖基化的氨基酸片段,精密度高,平均CV<2%,具有獨特的抗變異體及抗衍生物干擾的能力,可保證高準確度的檢測結果。歷年來參加CAP室間質評性能優(yōu)良,同時擁有NGSP和IFCC溯源性證書,所有儀器均可報告IFCC(mmol /mol)和NGSP(%)雙重單位。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wěn)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xiàn)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