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nèi)科醫(yī)學(xué)進(jìn)展 >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辨治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yī)“胃痞”、“胃脘痛”范疇。以心下痞塞,胸膈脹滿疼痛,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筆者將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以下5型辨治,獲得了滿意療效。
脾胃氣虛證(含虛寒證):癥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納食不消,食后痞脹,噯氣,納呆便溏,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紅或胖嫩,邊有齒痕,舌苔白或厚膩,脈細(xì)弱。
治宜補(bǔ)脾益氣,溫中和胃。脾胃氣虛者方用香砂六君湯合良附丸加味,藥用炒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陳皮、清半夏、木香、砂仁、高良姜、制香附、炙甘草等;脾胃虛寒者方用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加味,藥用炙黃芪、炒白芍、桂枝、生姜、大棗、飴糖、高良姜、香附、炙甘草等。
肝胃氣滯證:癥見胃脘脹滿,痞悶疼痛,兩脅作脹,噯氣,納呆口苦,神疲乏力,舌質(zhì)紅,苔黃或白,脈弦細(xì)。 治宜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或柴胡六君子湯加減,藥用柴胡、炒枳殼、白芍、川芎、香附、炙甘草、白術(shù)、茯苓、陳皮、清半夏等。
脾胃濕熱證:癥見胃脘痞滿脹痛,食欲不振,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濡滑。
治宜芳香化濕,和胃醒脾。偏濕重者方用藿樸夏苓湯加減,藥用藿香、清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豬苓、淡豆鼓、澤瀉、厚樸等;偏熱重者用三仁湯加味,藥用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樸、清半夏、通草、滑石、竹葉、藿香、佩蘭等。
胃陰虧虛證:癥見胃脘隱痛或灼痛,饑不欲食,口干、口苦,咽燥,手足心熱,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舌苔少或光剝無苔,有裂紋,脈細(xì)數(shù)。
治宜滋陰養(yǎng)胃。方用沙參麥冬湯或益胃湯加減,藥用沙參、玉竹、生甘草、桑葉、生扁豆、花粉、麥冬、生地黃、百合、當(dāng)歸、白芍等。
胃絡(luò)瘀阻證:癥見胃脘痞脹疼痛,痛處固定如**、拒按,面色晦暗,舌質(zhì)紫黯,有瘀斑,脈弦澀。
治宜活血通絡(luò)止痛。方用丹參飲配良附丸、失笑散加味,藥用丹參、檀香、砂仁、制香附、高良姜、炙五靈脂、炒蒲黃、炒元胡、炒莪術(shù)等。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xì)]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hù)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