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點評—鞍旁頸內動脈狹窄在侵襲性垂體瘤與侵襲性 腦膜瘤中的鑒別價值
2018-12-05 10:20
閱讀:1870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齊學帆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該文獻主要是通過分析28例侵襲性垂體瘤及15例侵襲性腦膜瘤患者的影像學資料,總結常見的影像學特征
該文獻主要是通過分析28例侵襲性垂體瘤及15例侵襲性腦膜瘤患者的影像學資料,總結常見的影像學特征,來評估鞍旁頸內動脈狹窄在侵襲性垂體瘤與侵襲性腦膜瘤中的鑒別價值。上被包繞頸內動脈最狹窄處的直徑(Dstenosis)、面積(Astenosis),計算狹窄分數(%stenosis)。
通過本項研究發(fā)現侵襲性垂體瘤患者的中位Ki-67明顯高于侵襲性腦膜瘤,侵襲性垂體瘤直徑與侵襲性腦膜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腫瘤形狀、T1WI、信號均勻性、強化程度、與正常垂體分界、腦膜尾征及顱骨改變等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但是作者本次研究主要是研究鞍旁頸內動脈狹窄在侵襲性垂體瘤與侵襲性腦膜瘤中的鑒別價值,此結果與研究沒有關聯。
侵襲性垂體瘤和侵襲性腦膜瘤致血管狹窄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Dstenosis的AUC為0.725,P=0.006,界值為3.45mm,靈敏度為62.50%,特異度為76.47%;Astenosis的AUC為0.737,P=0.003,界值為11.00mm2,靈敏度為75.00%,特異度為64.71%;%stenosis的AUC為0.711,P=0.013,界值為0.306,靈敏度為43.75%,特異度為97.06%。三個研究指標ROS曲線下面積在0.70~0.90之間,表示診斷準確度為中等,診斷價值不是太大。
作者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者沒有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頸內動脈最狹窄處的直徑、面積及計算狹窄分數比較。作者應該先進行比價,如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再進行臨床診斷實驗與評價,如果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那么鞍旁頸內動脈狹窄就沒有了診斷意義。
點評文獻:鞍旁頸內動脈狹窄在侵襲性垂體瘤與侵襲性 腦膜瘤中的鑒別價值。文獻作者:張 竹,龔軍偉,文 明,張力強。發(fā)表期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8年2月,40(1):52-58。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