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2012-01-03 09:41 閱讀:1239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容易復發(fā),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常因嗜食辛辣肥甘、酗酒,濕熱內生;情志不遂,恚怒憂思,致氣郁傷肝,橫逆犯胃;過于勞倦,饑飽失宜,病后或先天稟賦不足等致脾胃虛弱。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肝膽。病的實質是脾虛兼氣滯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容易復發(fā),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常因嗜食辛辣肥甘、酗酒,濕熱內生;情志不遂,恚怒憂思,致氣郁傷肝,橫逆犯胃;過于勞倦,饑飽失宜,病后或先天稟賦不足等致脾胃虛弱。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肝膽。病的實質是脾虛兼氣滯、濕熱、血瘀。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舌象、脈象,可分為脾虛肝胃不和、脾胃氣虛挾氣滯、脾胃濕熱、脾胃氣陰兩虛和氣滯血瘀五型。以脾虛肝胃不和、脾胃氣虛夾氣滯和脾胃濕熱三型最多,且脾虛貫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濕熱、脾胃氣虛夾氣滯和脾虛肝胃不和型,病變以脾胃運化功能受損,中焦?jié)駸醿忍N、氣機阻滯為病機核心。而氣滯血瘀和氣陰兩虛型療效較差,與病程長、病位深有關。

    脾虛肝胃不和型  胃脘脹痛或痛竄兩脅,噯氣頻繁,嘈雜泛酸,與情緒有關;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治擬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處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術12g,神曲15g甘草6g。伴膽結石者加用大葉金錢草30g,雞內金15g,海金沙15g,廣郁金15g,赤芍18g;胃酸多者加用鍛瓦楞子20g,淅貝母12g,海螵蛸20g或用旋覆代赭湯。

    脾胃氣虛挾氣滯型  胃脘隱痛或脹痛,食后脘悶,納呆少食噯氣,便糖腹瀉,四肢乏力,舌質淡紅或舌胖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脈細軟無力。治擬益氣運脾。處方:生黃芪12g,炒黨參12g,炒白術12g,茯苓15g,半夏10g,陳皮10g,枳殼12g,川厚樸12g,砂仁8g。消化不良者加神曲20g,可加少許黃苓(6g)防止上述藥物溫燥太過(反治法)。

    脾胃濕熱型  胃脘灼熱脹痛,口苦口臭,渴不欲飲,舌質紅,苔黃厚或厚膩;脈滑或濡數(shù);治擬清化濕熱,運脾和胃。藥用連樸飲或三仁湯加減:黃連4g,厚樸9g,半夏10g,陳皮10g,茯芩12g,桅子10g,枳殼10g,生薏苡仁20g,飛滑石12g,神曲24g,甘草5g。熱重于濕加用蒲公英15g,黃芩12g;濕重于熱加用藿香6g,白豆蔻6g,桂枝3g;伴腸化者加用白花蛇舌草12g,藤梨根12g;紅斑滲出糜爛者加用地榆12g,白及12g。

    脾胃氣陰兩虛型  胃脘灼熱痛疼,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舌淡紅或有裂紋;脈細軟無力;治擬益氣健脾,養(yǎng)陰泄熱。處方:太子參15g,炒白術9g,茯苓10g,竹瀝半夏9g川厚樸花12g,佛手花12g,炒白芍12g,南沙參15g,石斛12g,麥冬12g,玉竹12g,知母4g。

    氣滯血瘀型  患者胃脘痛疼明顯,噯氣頻作,舌紅,苔薄白;脈弦。治擬清熱解毒理氣活血。處方:敗醬草12g,蒲公英12g,黃芩12g,柴胡12g,枳殼10g,炒白芍12g,佛手12g,炒白術10g,茯苓10g,陳皮9g,莪術10g。痛疼者根據(jù)輕重程度分別用延胡索15g,失笑散,三七粉。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