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螺桿菌研究小組(EHSG)召開了第4次Maastricht共識會議,對幽門螺桿菌(Hp)處理指南進行了更新。指南內容包括治療指征、診斷規(guī)程、治療和胃癌預防策略,并根據(jù)證據(jù)級別區(qū)分了共識意見的推薦等級,為Hp的臨床處理提供了較好的指導。
一、對于強烈推薦的根除指征,MaastrichtIV共識和MaastrichtII、III共識保持一致,推薦對下列患者根除Hp:
①消化性潰瘍;
②低度惡性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
③萎縮性胃炎;
④胃癌切除術后;
⑤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
⑥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
⑦要求治療者。
二、 并對Hp感染和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ERD)、質子泵抑制劑(PPIs)、非甾體消炎藥(NSAIDs)及胃腸外疾病的關系進行了說明,特別指出:
①在人群Hp感染率較高(>20%)的地區(qū),除有報警癥狀及老年患者(具體年齡應根據(jù)當?shù)匕┌Y危險性而定)外,對病因不明的新發(fā)消化不良患者可實施Hp“檢測和治療”策略,但亦應考慮當?shù)豀p檢測及治療的費用-效益比;
②Hp感染與否對GERD癥狀嚴重程度、復發(fā)、治療效果無影響,根除Hp亦不會使GERD病情惡化,或降低GERD治療效果;
③長期服用PPIs的患者根除Hp可使胃內炎癥緩解、消退,并可防止進展為萎縮性胃炎;
④根除Hp可降低NSAID類、小劑量氨基水楊酸服用者發(fā)生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包括髖關節(jié)炎患者),推薦對計劃服用NSAID類的患者行Hp根除治療,但僅行Hp根除并不能降低已長期服用NSAID類患者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而對于既往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氨基水楊酸服用者,單獨根除Hp即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出血的長期發(fā)生率;
⑤Hp感染與某些病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維生素B12缺乏的發(fā)病相關,推薦對這些疾病根除Hp。
三、在診斷規(guī)程部分,共識指出:
①經證實有效的單克隆糞便抗原檢測的診斷準確度與尿素呼氣試驗(UBT)相當,這兩種方法和經證實有效的IgG血清學試劑盒可用于非侵入性Hp感染診斷;
②對于已服用PPIs的患者,應停藥兩周后再行細菌培養(yǎng)、快速尿素酶、UBT或糞便抗原檢測;如無法停用,可考慮使用經證實有效的血清學檢測;
③近期服用過抗生素、抑酸藥,以及消化性潰瘍出血、胃黏膜萎縮、胃惡性腫瘤患者可推薦使用經證實有效的血清學檢測診斷Hp感染;
④Hp根除治療結束后至少4周復查Hp陰性方能說明根除成功,復查時推薦使用UBT或經證實有效的單克隆糞便抗原檢測,不推薦使用血清學檢測。
四、 對于Hp感染根除方案,共識根據(jù)克林霉素耐藥率的地區(qū)差異分別進行了推薦。
1.在克林霉素耐藥率較低地區(qū):
①推薦選用含克林霉素的方案作為一線療法(包括標準三聯(lián)療法、序貫療法和伴同療法);
②含PPI、克拉霉素的三聯(lián)療法根除失敗后,推薦選用含鉍劑的四聯(lián)療法或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聯(lián)療法進行補救治療。
2.在克林霉素耐藥率較高(>15~20%)地區(qū):
①推薦選用含鉍劑的四聯(lián)療法作為一線療法,如無鉍劑,則可考慮序貫療法或伴同療法;
②含鉍劑的四聯(lián)療法根除失敗后,推薦選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聯(lián)療法進行補救。而二線(補救)療法失敗后,應根據(jù)藥敏結果確定再次治療方案。
五、 此外,共識還指出:
①使用高劑量PPI(一天兩次)可提高三聯(lián)療法的根除率;
②將含PPI、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的療程從7天延長至10-14天可將Hp根除率提高5%,故可考慮延長療程。
六、此外,共識再次對Hp與胃癌的關系進行了強化,指出:Hp感染是胃癌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已有強有力的證據(jù)證實根除Hp可降低胃癌發(fā)生風險,是降低胃癌發(fā)病率的最佳策略;對于胃癌高危人群應根除Hp以預防胃癌,高危人群包括:
①直系親屬患有胃癌者;
②長期服用抑酸藥超過一年者;
③計劃長期服用抑酸藥超過一年者;
④具有胃癌高危環(huán)境因素者(大量吸煙,長期接觸粉塵、煤、石英、水泥,或采石場工作者);
⑤居住地系胃癌高發(fā)地區(qū)者;
⑥Hp陽性擔心胃癌發(fā)生者;而根除Hp預防胃癌的最佳時機則在胃癌前病變發(fā)生前。
在感染、創(chuàng)傷等應激狀態(tài)下,蛋白質代謝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壞,分解代謝加速,尿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