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藥源性腹瀉的預防與治療(2)
二、藥源性腹瀉的臨床治療
(1)對癥支持治療
初步診斷或確診為藥源性腹瀉時,首要的治療措施是在嚴密觀察病情的情況下停藥,如果病情需要可改用其他同類藥物。同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用口服補液鹽(ORS)預防和糾正脫水、補充電解質,口服維生素。
若腹瀉嚴重,或伴嘔吐、少尿、無尿甚至休克時,應立即靜脈滴注大量液體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靜脈滴注多種維生素,有低鉀血癥時還須補鉀。重癥患者可考慮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減輕中毒癥狀。
應用止瀉藥
腹瀉癥狀較輕時,可給予止瀉藥地芬諾酯、洛哌丁胺(易蒙停),提高胃腸張力,抑制腸蠕動,延長腸內容物的通過時間,促進水、電解質和葡萄糖的吸收。
但對于嚴重腹瀉患者,尤其是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偽膜性腸炎或出血性結腸炎,禁止使用止瀉藥。因其可增加致病菌和毒素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引起中毒性巨結腸癥。
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
微生態(tài)制劑如雙歧三聯(lián)活菌制劑(培菲康)、地衣芽孢桿菌制劑(整腸生)、雙歧桿菌制劑(麗珠腸樂),能恢復腸道內正常菌群生態(tài)平衡,抑制致病菌的生長,預防和治療菌群失調及由菌群失調導致的各種病癥,達到緩解腹瀉癥狀的效果。
應用腸黏膜保護劑
臨床應用的主要是蒙脫石散劑(思密達),可吸附致病菌及其毒素和病毒,對腸黏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恢復并維護黏膜屏障的生理功能,減少糞便含水量和排便次數(shù)。
(2)病因治療
當發(fā)生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所致的偽膜性腸炎時,要果斷停用抗菌藥,以免導致病情惡化。首選口服甲硝唑0.2~0.4 g,每天4次,7~10天為1個療程;重癥患者口服去甲萬古霉素0.4 g或萬古霉素0.5 g,每天4次,5~7天為1個療程,通常服藥2~3天后癥狀緩解,但停藥后易復發(fā),復發(fā)后可再用上述方法治療。
對于抗腫瘤化療藥引起的腹瀉,合并嚴重感染、癥狀極重者應停用化療藥。癥狀輕微者,可在止瀉的同時,繼續(xù)化療或改藥。口服洛哌丁胺止瀉,蒙脫石散劑保護腸黏膜。
化療患者常發(fā)生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應服用抗菌藥,如諾氟沙星、慶大霉素等,當明確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時,應服用去甲萬古霉素。對于癥狀嚴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注意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對于過敏性腹瀉者,應給予抗過敏治療。對于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性腹瀉,可口服制霉素50~100 萬單位,每天3~4次。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